技术资讯/ News Center

周口食用菌网,普及食用菌种植技术,宣传产业动态及涉农政策,促进农户互助合作,推动当地食用菌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,促进菌果粮菜协同发展
太康县2025年小麦播种技术指导意见
来源:太康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   作者:太康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

太康县2025年小麦播种技术指导意见

    目前,小麦适播期已过,为更好地推进我县小麦播种工作,提出以下小麦播种技术指导意见。

    总体要求:以墒情为主线,坚持“播期服从墒情、播量服从播期、进度服从质量”原则,因地因墒制宜,落实晚播小麦“四补一促”应变措施,努力提高整地播种质量,为培育壮苗安全越冬,确保明年夏粮丰收夯实基础。

    1.分类散墒整地。依据土壤类型、土壤墒情、田间积水和作物茬口等情况,科学分类进行排水降湿除渍、散墒整地播种。对雨停后田间没有明暗积水,且天晴后地表很快露白的田块待土壤墒情适宜时抓紧翻耕整地、抢时播种。对雨停后田间虽然没有明水,但土壤水分仍处于饱和的过湿地块,结合开挖深沟,适时深松或浅旋耕散墒晾墒降渍,及时沥出耕层滞水,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争取时间,为抢时播种创造条件。对前期降雨量大、持续时间长、排水不畅和地势低洼有积水的农田,采用疏通沟渠,挖沟排水和机械抽水等措施,及早排除田间积水,为尽早整地播种争取时间,若这类麦田播期推迟过晚,仍不能机械深翻整地,可采用旋耕或少免耕整地播种的方式抢时早播。

    2.以“种”补晚。晚播小麦生育期缩短,可选择熟期偏中早熟的高产稳产半冬性品种,腾茬过晚地块选择弱春性品种,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。

    3.以“肥”补晚。晚播小麦应施足底肥,做到氮、磷、钾平衡施肥,特别是要重视增施磷肥,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,提高分蘖成穗率。肥力偏低麦田适当增加前期速效养分比例。在越冬前,对底肥不足、叶片变黄的晚播弱苗,结合浇水或降雨追肥,促弱转壮。

    4.以“密”补晚。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、分蘖少,应适当增加播量。可根据不同播期、不同地块和不同品种确定适宜播种量,一般每晚播2-3天,亩播量增加0.5公斤。由于今年种子质量高,土壤墒情好,晚播小麦增加播量应慎重,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倒伏减产风险。

    5.以“好”补晚。晚播地块要切实提高耕种质量,不宜过早抢时机械粉碎秸秆,以免秸秆覆盖地表,影响散墒;不宜过早机械耕翻整地,以免破坏耕层结构;不宜过湿时机械镇压,尤其不能播后重压,以免影响出苗;不宜盲目抢时早播因土壤湿度大、透气性差发生烂籽烂苗影响出苗率。晚播麦可通过宽幅播种提高均匀性,适当浅播争取早出苗、早分蘖、多发根。同时,抓好杀菌剂、杀虫剂、调节剂包衣拌种,减轻病虫发生危害。

    6.促苗转化。晚播小麦要早管适促、增温保墒、促根早长,促苗转化升级。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,因苗开展冬前镇压、机械划锄,防旱防冻、促弱转壮。对底肥不足、叶片发黄且有脱肥症状地块,适时适量追施速效肥料。小麦三叶一心期,喷施芸苔素内酯和磷酸二氢钾,促根壮苗,增加分蘖。

        

撰稿:万新卫  王志强  高  云

审核:周海鹏

监制:张建伟


发布时间:2025-11-10  阅读:12次
0
下一篇:没有了!
联系我们

太康县奋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

联系人:黄老师

手机: 15225703772

地址: 河南省太康县高朗乡人民政府东4公里016县道南侧 (玉皇岗学校斜对面)


关注我们
二维码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二维码

扫一扫,咨询我们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ceshi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